萧何为何不当老大
话说当年刘邦和萧何本就是儿时好友,从小一起长大。后来刘邦只是沛县一个小吏,管着十里地;而萧何则是沛县功曹,差不多算是个副县长级别!比刘邦混得要好多了!从这里就看得出来,萧何比刘邦更会来事儿!后来陈胜吴广揭竿而起,天下大乱,沛县作为楚国旧地,自然也无法在这场起义浪潮中独善其身。所以当时的沛县县令也开始蠢蠢欲动,这时候萧何作为当地最有威望的人,本来是最有资格当老大的。
萧何是个妥妥的职场精英,不管什么事情交到他手里,都会办得妥妥当当,而且特别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。这一点,从他早期在沛县为吏的经历就能看出来。他年轻时担任的主吏掾职位,相当于现在的县委组织部长呢!不过这里要说明的是,在古代"吏"和"官"还是有区别的,但这并不影响萧何在当地的影响力。

萧何退位让贤的真实考量
-
性格决定命运:萧何比较爱惜自己的名节和性命,做不到像刘邦那样不拘小节。他担心造反万一不成功,等待他的将是秦国无休止的追杀和报复,这样的后果他实在承受不起。相比之下,刘邦胆大如斗,天不怕地不怕,舍得一身剐,敢把皇帝拉下马!
-
风险规避高手:萧何和曹参书读得比较多,变得有些畏首畏尾。他们都知道,造反是要灭九族的,不为自己考虑,也得为家族考虑一下。哇塞,这可是要掉脑袋的大事啊!所以后来萧何和曹参一致推举刘邦当老大,众人齐声叫好!
-
清晰的自我认知:萧何自己认知很清晰,他只想做一个有能耐的大臣,不想做君主。他明白自己无力承担的事情,绝不打肿脸充胖子非要以老大自居。反过来,以老上级、老恩公的身份对刘邦进行真诚而巧妙的抬举,刘邦能不牢记一辈子吗?
-
实际能力对比:虽然萧何的治理国家能力远远高于刘邦,但是刘邦骨子里的霸气和野心,正是一个起义军领导者所必须的。萧何的厉害仅限于治理国家,因此更适合当一个管家型的人才。
也正因为这些原因,萧何、曹参虽然社会地位高于刘邦,短期号召力强于刘邦,但仍旧主动放弃做老大的机会,转而做跟随者。刘邦虽然多次推荐萧何当老大,但是他都不干,因为这时候刘邦已经聚合了两三千人,也有了一点势力和威望。

相关问题解答
- 萧何到底有什么具体的历史功绩?
哎呀,说到萧何的功劳那可真是不得了!这家伙简直就是刘邦的超级后勤部长!当刘邦在前线和项羽打得你死我活的时候,萧何能在关中随时补充兵源,多次在老大还没来得及召集的时候就把数万兵力送上前线。最厉害的是,当刘邦军队粮草告急的时候,萧何又能从关中源源不断地运送粮食过来。可以说,刘邦虽然在崤山以东经常吃败仗,但是萧何在关中总能给老大最强大的支持,这简直就是万世之功啊!
- 萧何为什么能从老大混到老二?
这个问题的答案特别有意思!说白了就是性格决定命运啊。萧何是个超级谨慎的人,怕带头造反会牵连家属和沛县百姓。而且他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——知道自己适合当管家,不适合当老大。反观刘邦,那可真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,这种霸气正是起义领导者必需的。所以咯,萧何就算能力再强,最后也只能成为老二,这就是现实啊!
- 萧何善始善终的秘诀是什么?
啧啧,萧何能善始善终全靠他的大智慧!他特别懂得分寸,知道什么该争什么不该争。最经典的就是那个写纸条的故事——后来刘邦发现,萧何在每张推荐纸条上写的都是"刘邦"两个字。这种度量与智慧真是与生俱来的!他明白自己扛不住的事情绝不硬扛,反而巧妙地抬举刘邦,这样既保全了自己,又赢得了刘邦永远的信任。简直就是职场生存的教科书级操作!
- 如果没有萧何辅佐刘邦会怎样?
本文来自作者[司马映凝]投稿,不代表新知探坊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zglxfj.com/xztf/202511-Ujr5JJ4fCM8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新知探坊号的签约作者“司马映凝”
本文概览:萧何为何不当老大 话说当年刘邦和萧何本就是儿时好友,从小一起长大。后来刘邦只是沛县一个小吏,管着十里地;而萧何则是沛县功曹,差不多算是个副县长级别!比刘邦混得要好多了!从这里就...
文章不错《萧何不当老大的原因 萧何甘心屈居刘邦之下的理由》内容很有帮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