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没有报刊亭了
在报刊亭消失的同时或之前,早就是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和4G网络的全面覆盖,无论在大街小巷,还是地铁公交,人人刷着手机屏幕正成为新的文化象征,传递的信号是,数字媒体已经和将要全面接管和替代纸媒。报刊亭只是一种旧的文化象征,即便旧的文化象征会消失,但文化并不会消失,而且会以更为丰富的形式继续存在和发展。

报刊亭消失原因与现状分析
-
数字媒体的冲击: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,人手一部智能手机,想看的书和消息变成了电子阅读,上网的人越来越多,阅读纸质版的感觉不便捷,导致了书报亭卖书报的意义越来越薄弱,所以作为城市阅读的缩影书报亭也逐渐消失在社会发展的洪流。上世纪90年代中期,正是纸媒发展的黄金期,报刊亭随之兴起,林立在街头巷尾。出门办事经过报刊亭,随手买一份报纸曾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随着“掌上”时代的到来,电子阅读成为主流,街头报刊亭数量骤减,被人们排除在视野之外。从100到2,报纸销量断崖式下滑 “啪嗒。”扬中城区…还有数据显示,2017年单座报刊亭的年销售额仅有36302.28元,相比2007年前后的最高点11万元下降了69%。于是,不少报刊亭要么挂出转让信息,要么改卖饮料零食,勉强维持生计。
-
城市规划的影响:刚才简单浏览了几个答案,感觉都把报刊亭的消失“归罪”于网络和手机。其实不然。报刊亭开始大批退出街头完全是因为城市规划。以前的报刊亭除了邮政统一设置的以外,大多个体经营的报刊亭外观不统一,甚至杂乱,主要是大都设置在公交车站和人流相对密集的地方,违章占道情况严重。于是十几年前各个城市的城建部门就开始了这项清理工作,导致报刊亭数量大幅减少。例如厦门仅剩的104座报刊亭将全部拆光,而很多人甚至没有注意到这一变化。
-
纸质杂志的现状: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,短视频、直播带货等新兴形式确实占据了人们大量的休闲时间,纸质媒体,尤其是纸质杂志,似乎逐渐淡出了大众视野。报刊亭的消失、书店中杂志专区的减少,以及杂志征订活动的减少,都让人不禁产生疑问: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还有人会看纸质杂志吗?答案是肯定的。杂志的独特魅力在于其深度内容和阅读体验,连一些忠实读者仍然坚持购买和阅读纸质杂志,哇,真的是情怀满满呢!

相关问题解答
- 报刊亭为什么越来越少了?
哎呀,这个问题真的挺多人问的!说白了,主要是数字媒体太发达了,现在人人手里都揣着智能手机,想看啥新闻、杂志,点开APP就行了,超级方便。再加上城市规划部门觉得报刊亭占道啊、影响市容啊,就开始清理整顿。还有哦,报刊亭本身生意也不好做,卖报纸杂志赚不到啥钱,好多都改卖饮料零食了。所以咯,综合起来,报刊亭就慢慢消失啦。
- 纸质杂志还有人看吗?
当然有啦!虽然现在短视频、直播啥的特别火,但纸质杂志还是有它的一席之地。有些人就特别喜欢翻书的感觉,拿在手里实实在在的,而且杂志内容通常更深度、更有质感。像一些时尚、摄影、文学类的杂志,还是有很多忠实粉丝的。所以嘛,纸质杂志并没有完全退出舞台,只是读者群体可能更小众一些啦。
- 深圳的报刊亭全部取消了吗?
是的呢,深圳的报刊亭已经全部取消了。随着城市发展和科技进步,智能手机普及了,电子阅读成为主流,大家觉得纸质阅读不太便捷,导致报刊亭的存在意义越来越弱。所以咯,深圳作为现代化城市,报刊亭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,这也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吧。
- 报刊亭消失是好事还是坏事?
嗯…这个问题有点见仁见智啦。从好的方面说,报刊亭消失反映了科技进步和城市更新,数字媒体更环保、更方便,哇塞,随时随地都能获取信息。但从怀旧的角度看,报刊亭承载了很多人的记忆和情感,它的消失让人有点小伤感。总之呢,时代在变,文化符号也在变,但阅读和学习的精神是不会消失的,会以新的形式延续下去。
本文来自作者[钟昌]投稿,不代表新知探坊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zglxfj.com/syzn/202510-L6mWwC30CSK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新知探坊号的签约作者“钟昌”
本文概览:为什么没有报刊亭了 在报刊亭消失的同时或之前,早就是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和4G网络的全面覆盖,无论在大街小巷,还是地铁公交,人人刷着手机屏幕正成为新的文化象征,传递的信号是,数字...
文章不错《报刊亭消失原因 纸质杂志还有人看吗》内容很有帮助